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传承南大精神,展现我校教师立德树人的新时代职业形象,激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学校上半年组织开展了“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师德先进”个人及团队评选活动。经各单位推荐、学校评审、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审议,我校评选出2021年度“南京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师德先进”个人及团队。
他们争做“大先生”,做学生为人、为事、为学的示范,帮助学生追梦、筑梦、圆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大用的时代新人。全体教师要以他们为榜样,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胸怀教育报国之志,潜心教书育人,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辛勤耕耘、不懈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丁沃沃
丁沃沃,女,汉族,1957年6月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从教30多年来,她始终扎根在教学一线,致力于建筑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率先探索建筑学通识教育,主持构建了南京大学建筑学专业自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全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乐教勤业,严谨治学,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是她的基本写照,她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灵活多样、充满热情的教学已成为每一届毕业生最深刻的记忆。她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到国家建设特别是乡村振兴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曾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
丁南庆
丁南庆,男,汉族,1963年1月生,数学系教授。从1988年留校以来,他始终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他对教学投入满腔热情,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娓娓道来、闲庭信步;他渊博的学识、儒雅的谈吐、工整的板书,让学生享受其中,教室“总是坐得很满,每次很早就有人占了靠前的座位”。他认为教书育人的最佳途径是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不仅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来感染、教育学生,而且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曾获首届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
王体健
王体健,男,汉族,1968年10月生,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任教27年来,他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投身大气科学的人才培养改革,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4项。他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他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因意外车祸昏迷长达90多小时醒来时,开口询问的第一件事却是毕业生的答辩安排等情况,即使在重症监护室,他仍百般挂念每位学生的学业,通过手机答疑解惑,强忍病痛在病床上与学生讨论修改论文,让学生深受感动。曾获全国优秀气象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
朱紫
朱紫,男,汉族,1959年10月生,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他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工作首位,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所授课程尽管知识难点多却深受学生喜爱。他关心学生的学业,全程悉心指导学生的早期科研、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看书,做有自己特色的工作。他关心学生的成长,总是引导学生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勇敢面对困难,并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关照。当学生毕业找工作遇到问题时,他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解决,在他的心里,学生的前途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他曾说:“‘我最喜爱的老师’这一称号,是我作为教师获得的分量最重的奖励!”
孙国祥
孙国祥,男,汉族,1956年4月生,法学院教授。任教35年以来,他始终不忘大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尽心尽力教学,全心全意育人,已培养300余名研究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司法战线以及各大高校的重要骨干。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身体力行、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如何沉下心来做学术,平衡好学术研究和生活的关系。作为一名法学教师,他注重培养法律人的“良知”,要求学生“心怀正义,关照现实,坚守法律人应有的底线和良知”。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教师的学术理念与生活态度却能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得到延续。”曾获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大学教学名师奖等荣誉。
杨金才
杨金才,男,汉族,1963年4月生,外国语学院教授。他始终以“立德树人,服务国家”为指引,坚持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新时代外语教育人才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在专业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他精心设计教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仔细阅读批改学生提交的每一篇论文,指导了5篇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他关心学生的成长,第一时间回复学生学业上的疑问;引导学生端正学风、诚实守信,利用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解惑、在学习和生活上解难。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沈坤荣
沈坤荣,男,汉族,1963年8月生,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致力于人才培养,用一流的科研来支撑一流的教学,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引路领航。他在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从“老师要我学”转到“我要认真学”。他指导学生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关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迫切问题,带领学生将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所带研究生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主动为学生上党课,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并鼓励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认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荣誉、入选国家教学名师。
张学锋
张学锋,男,汉族,1962年11月生,历史学院教授。他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辛勤耕耘30余载,以深厚的学术涵养和宽阔的学术视野,以及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着力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并以自身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他的讲课总是图文并茂,干货满满,深入浅出,深受学生的喜爱,他的“隋唐考古”课程被学生称为“在南大的最好记忆之一”。他与学生亦师亦友,不仅每周固定半天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而且关注学生心理状况,给予激励、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对去考古工地实习的学生也关怀备至,成为很多学生的忘年交。曾获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我最喜爱的研究生生涯导师”等荣誉。
徐慨
徐慨,男,汉族,1969年10月生,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他始终以做“大先生”为奋斗目标,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他秉承南京大学“课比天大”的教学传统,刻苦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活泼,师生互动性强,经常通过与学生讨论新闻热点问题,教会学生用“理性、平衡、复杂”的视角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激发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有收获,深受学生好评。他把为年轻人“赋能”当作自己从教的人生使命,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要有远大抱负并且坚韧不拔,要“怀着一颗利他的心,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曾获江苏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南京大学魅力导师奖、“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
殷曼楟
殷曼楟,女,汉族,1975年3月生,哲学系教授。她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在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培养踏实规范的科研态度、敏锐的学术问题意识以及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她秉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成就自我、贡献社会。她立德于日常,将教育植根于爱护,在点滴沟通中关爱与引导学生,学生毕业后也依然给予持续的关心与帮助。她的坚毅与乐观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学生们说:“她是哲学系的太阳,她在哪里,温暖就在哪里;她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曾获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大学刘厚俊奖教金等荣誉。